本报告期,公司兽用化学药品板块销售持续向好,主要产品金霉素内外销市场销量齐增,特别是海外市场销量继续增长。公司六期工程项目投产后,产量增加,保障了国内外市场供货需求,创造了更多利润。农产品加工板块由于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进一步回落,对整体业绩提升亦做出较多贡献。
2025年以来,公司坚持“安全、领先、服务”的战略理念和文化主旨,全力构建产业金融新生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科学合理制定经营策略,财富管理、自营投资业务稳定增长,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同比快速回升,各业务条线协调发展,推动公司整体业绩稳步提升。
注:财政部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财会〔2024)24号 下称“解释18号”)“关于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的会计处理”,自2024年12月31日起施行,允许企业自发布年度提前执行。对在首次执行本解释内容时,如原计提保证类质量保证时计入“销售费用”等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等有关规定,将上述保证类质量保证会计处理涉及的会计科目和报表列报项目的变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
该公司结合以前年度发生的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业务的实际情况,分别按公司本部及所属子公司该类业务的收入金额计提相应的质保金,并将原发生的质保费用自销售费用转入营业成本;据此公司对2024年同期财务报表各项目进行了追溯调整。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项目进度控制,积极推进项目实施验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同时公司2024年以来加强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等系列措施初见成效,公司项目实施成本和毛利率持续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给公司利润带来一定的同比增长。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大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区块链等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及验收,持续降本增效,力争完成全年度经营目标,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5年上半年,为应对市场变化并提升市场份额,公司优化调整了与主要客户的产品结算模式和结算周期,受此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发动机产品平均销售单价有所下调,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单台发动机毛利率同比下滑,在此背景下,公司当期经营利润未能覆盖期间费用,预计整体亏损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全面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市场端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一方面加大终端市场拓展力度,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柴油机、混动及燃气机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战略升级。管理端持续推进精益化运营,通过人力资源优化和弹性预算管理等举措,实现期间费用同比下降。同时,公司着力培育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业务项目,目前无人智能配送车及智能农机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销售,未来有望形成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极。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通过设立海外配件服务中心及国际贸易平台,持续扩大产品出口规模,加速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2025年7月8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以下简称“云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5〕2号),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的情况,公司不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1条、第9.5.2条、第9.5.3条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相关情形,但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 9.8.1条第(八)项情形。”公司股票自 2025年 7月 1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 2025年 7月 9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
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34号)及《关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股票停复牌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编号:2025-035号)。本次行政处罚最终结果以云南证监局出具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为准。公司将持续关注该事项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本次业绩预告的相关数据是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但公司已就业绩预告有关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预沟通,双方在业绩预告方面不存在重大分歧。
1、公司经营发展稳中向好,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2025年上半年,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板块产品销售总量稳步增长,带动净利润同步提升。其中,受益于风电行业景气度的提升,风电叶片系列产品需求较为旺盛,成为拉动板块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最终数据可能存在差异,具体财务数据将在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敬请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中国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是公司信息披露媒体,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公司在上述指定媒体刊登的正式公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2亿元,与上年同期151亿元相比,将增加约81亿元,同比增加约54%。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0亿元,与2025年第一季度102亿元相比,将增加约28亿元,环比增加约27%。
?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预计:1.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6.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8.17%;2.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00亿元~1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50%~102.36%;
(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6.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8.17%,其中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约为24.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1.00%;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00亿元~1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85.50%~102.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0亿元~11.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89.17%~105.71%。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原因:1.受益于AI产业趋势,行业需求旺盛,公司的DDR5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显著增长,且第二子代和第三子代RCD芯片出货占比增加,推动公司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公司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PCIeRetimer、MRCD/MDB及CKD)合计销售收入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随着DDR5内存接口芯片及高性能运力芯片销售收入占比增加,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二)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4.11亿元,同比增长约52.12%,环比增长约15.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75亿元~6.75亿元,同比增长55.51%~82.56%,环比增长9.46%-28.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2
62.33%~90.06%,环比增长4.85%-22.76%。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再创公司单季度历史新高,其中:预计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
主营业务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仍保持稳健增长,其中产品业务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业务板块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5%,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业务板块的增长进一步提速,单第二季度同比增长超过50%,凸显了产品销售的强劲竞争力。
1、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06万元至11,85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059万元至4,206万元,同比增长40.00%至55.00%。
本次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上述预计均为公司财务部门初步预测的结果,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注意投资风险。
? 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00万元到11,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6,321.79万元到8,321.79万元,同比增加236.05%到310.72%。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00.00万元到8,5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4,924.81万元到6,924.81万元,同比增加312.65%到439.62%。
1.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00万元到11,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6,321.79万元到8,321.79万元,同比增加236.05%到310.72%。
2.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00.00万元到8,5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4,924.81万元到6,924.81万元,同比增加312.65%到439.62%。
?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66.91万元至18,075.27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6,025.09万元至8,033.45万元,同比增长60%至80%。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061.31万元至18,068.97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6,022.99万元至8,030.65万元,同比增长60%至80%。
1.经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66.91万元至18,075.27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6,025.09万元至8,033.45万元,同比增长60%至80%。
公司深耕精耕主营业务,以产业协同效应驱动整体盈利提升。公司预应力材料与轨道交通用混凝土制品两大核心主业共同发力,强化主业效能;新能源领域成功拓展,共同驱动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迈上新台阶。2025年半年度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预应力材料核心主业根基稳健,结构优化促进增长,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受益于铁路、水利、桥梁、公路、新能源等国家重点项目密集开工,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开拓市场,实现销售量稳步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如轨道板用预应力钢丝、超高强钢绞线、桥梁缆索用镀锌钢丝/钢绞线等市场扩充,提升整体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同时,公司深耕公路、铁路、轨枕及水利等传统基建领域,轨枕钢丝、PCCP管用钢丝等传统产品销售量较上年有所提升,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为开拓新场景提供坚实基础。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为业绩增长叠加新动能。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产品成功应用于风电混凝土塔筒、大跨度柔性光伏悬索支架、LNG/LPG储罐等新能源领域,带动新能源用预应力材料销售量较上年增加。
江轨枕厂为广州 湛江高铁供应 双块式轨枕;赣州板场助力广州、深圳等区域地铁建设。此外,公司聚焦轨道混凝土构件智能化升级,配套提供智能化生产设备,并通过自主攻关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装备向国内同行输出并进行出口,为公司收入与利润增长作出贡献。
1.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4亿元到20.87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4.27亿元到7.60亿元,同比增加32.18%-57.27%。
2.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94亿元到20.15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3.78亿元到6.99亿元,同比增加28.72%-53.12%。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4亿元到20.87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4.27亿元到7.60亿元,同比增加32.18%-57.27%。
预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94亿元到20.15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3.78亿元到6.99亿元,同比增加28.72%-53.12%。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4,400.00万元到6,500.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0.00万元至2,3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1、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4,400.00万元到6,500.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0.00万元至2,3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黄磷市场价格呈现先涨后跌趋势,公司结合市场行情走势,及时优化调整生产销售策略,稳定增产的同时加大黄磷和磷酸销售力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公司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有效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优化供应链管理及加强存货周转,严控采购成本和运营费用。此外,公司通过处置及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回笼资金;公司优先偿还债务本金,利息支出实现同比下降,以上原因使得公司报告期内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亿元至4.10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增加1.17亿元到1.77亿元,同比增长50.21%到75.97%。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3亿元至3.83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增加2.16亿元到2.76亿元,同比增长201.87%到257.94%。
1.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亿元至4.10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增加1.17亿元到1.77亿元,同比增长50.21%到75.97%。
2.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3亿元至3.83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增加2.16亿元到2.76亿元,同比增长201.87%到2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