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发首展的飞利浦“革命性”血管机—搭载Clarity IQ的Azurion血管造影系统;
一切的创新,都是以患者需求出发,飞利浦的目标很清晰。围绕着心脑血管、肿瘤、重症监护等领域,飞利浦以临床痛点为突破口,推出的多款 “全新” 产品,如超高清低辐射DSA、
“一机多用”监护仪、“三合一”能量CT,生动诠释了“以疾病为导向、以价值为核心”的战略升级。从疾病领域来看,心血管疾病是当下危害国人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痛”。《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而在血管介入手术中,最常用的诊疗设备当属DSA。对于医生而言,DSA能否提供更“高清画面”,直接影响手术过程中关键治疗环节的精准性,决定了手术成功率。而持续2至4小时的手术过程,也让医生与患者都面临辐射剂量过高的风险。飞利浦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此次打造了“中国首发”革命性血管机——搭载Clarity IQ的Azurion血管造影系统。OncoBlue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其中最高减少达83%,增加的ClarityIQ四大技术支持高清影像,进一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不仅如此,这款产品是基于对19668位患者样本临床验证、37项临床研究、超过500个参数优化的高清参数模型,成为新型介入“神器”。
当然,CT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诊疗方式之一。相较于常规CT单次扫描的高辐射以及功能性信息相对匮乏,飞利浦基于临床需求,参展的全新一代多参数功能CT,
通过一次CT扫描,可以获得类MR的功能学信息和类PET的代谢学信息,一方面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开创100kVp 全身绿色低剂量光谱成像,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在医疗科技的浩瀚版图中,肿瘤领域无疑是一块极具战略意义的高地。早筛一直是攻克难点,PET/CT被称为“肿瘤早筛雷达”,但传统存在灵敏度不足,扫描效率低、定位偏差等问题,难以精准辅助医生临床决策。为此,飞利浦打造新款癌症早筛“神器”——超高端数字化PoleStar Flight X,其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助力医护人员发现早期病灶,并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
重症监护赛道,每一次监测都关乎患者生死。但目前面临难点是早期预警延迟导致不良预后,再加上传统监护设备常陷入“数据孤岛”困境——心电、呼吸、血压等多参数分散呈现,设备不互通。
飞利浦中国首发IntelliVue MX850 病人监护仪,多维度的监测参数配合强大的CDSS工具如Avatar/Alarm Advisor等,进而实现从报警到预警的功能升级及辅助临床高效决策。
当然了,在以疾病为导向推出创新产品的同时,飞利浦同样深谙诊疗全流程优化对提升医疗价值的关键意义。
产品的创新,本质上是为了突破特殊疾病诊疗的 “技术壁垒”,而当视角延伸至整个医疗场景,影像科作为疾病诊断的 “核心枢纽”,其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同样面临着系统性挑战 —— 这恰与飞利浦 “以价值为核心” 的战略形成深层呼应。
为此,本次CMEF上飞利浦推出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光谱云魔镜解决方案,极大的优化医生工作流程、节约医生时间、提升诊断效率与精准度。
回头再来看,飞利浦的每一步,落脚似乎都显得格外稳健,精准锚定临床线、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时至今日,飞利浦依旧在通过创新缔造差异性实力。但随着AI重塑医疗格局,飞利浦似乎有着更宏大的目标。
+,首次搭载SmartSpeed第四代AI加速技术及SmartSpace智域AI工作平台,可以实现最快64倍加速,3倍*流通量提升,全面提升临床科研效率,为精准医疗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
全域智能磁共振未来,飞利浦计划将AI技术拓展到更多应用场景,致力于实现从院内诊疗到家庭护理的全程关护,但这一过程也面临诸多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不仅是一场医疗影像的智能进化,更是对未来医疗边界的重新定义。回过头来,你会发现,飞利浦一直在超越!
不单是产品实现中国创新,飞利浦将“全球智慧,绿色理念”这样全新的理念,也应用到中国。
本次CMEF展出的BlueSeal 2.0无液氦双芯磁共振突破传统液氦依赖,仅需传统设备0.5%的氦气消耗量,从源头解决全球氦气短缺与失超风险问题。截至2024年底,飞利浦无液氦磁共振已在全球装机超过1700台,累计节省超500万升液氦,相当于减少3.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飞利浦正以本土化创新与全球化智慧的双轮驱动,驶向医疗科技普惠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