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赛迪研究院预计,在Z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
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而据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指出,预计未来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7万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的逻辑不需要多说,大家其实都已经深有体会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大家对其未来的预期也在不断提高,今年可能会继24年之后继续掀起一波新的高潮。
长盈精密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长盈机器人,专注人形机器人精密零组件研发(如灵巧手关节齿轮、指尖传感等),并进入全球两大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供应链。
其新能源业务与自动化改造驱动业绩爆发式增长,未来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替代需求。
- 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9.9%,归母净利润下滑45.8%(受行业周期影响);
谐波减速器占机器人成本30%,国产替代需求迫切。公司产品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订单覆盖未来两年营收50%以上。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启动,2025年产能释放将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电驱系统占机器人成本25%,公司直线/旋转执行器已多次送样并获客户好评。绑定特斯拉等头部企业,技术突破后有望成为核心供应商,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伺服系统占机器人成本20%,公司聚焦关节类零部件研发,工业机器人产品增速高于通用自动化业务。基金四季度加仓超200%,机构看好其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
线%,公司产品适配人形机器人高精度需求。国产替代加速下,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未来或成为特斯拉供应链关键成员。
减速器是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公司覆盖全产业链需求,受益行业爆发式增长。产品适配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1. 技术卡位: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电驱)是产业链关键,绿的谐波、中大力德、汇川技术等占据技术高地。
2. 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成本中30%-50%依赖进口部件,长盈精密、五洲新春等企业加速替代进程。
3. 政策与市场催化: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华为等巨头推动行业进入“从0到1”突破阶段,拓普集团、绿的谐波等绑定头部客户的企业受益显著。
以上三个逻辑虽然简单,但阳总却一针见血的讲透了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核心问题,那么你认可吗?你认为哪一家公司又有机会成为最终的龙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