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停运探究氢能轨道车的发展前景—九游体育平台官网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停运探究氢能轨道车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5-08-10

点击量:

  在交通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中,佛山高明有轨电车的命运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条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全球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示范线,如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而与此同时,氢能轨道车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却展现出了别样的发展态势。

  2019 年,高明有轨电车正式开通,作为国内首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它采用独特的氢能源技术,被视为当地的一张名片。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规划线路南起区客运站,北至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路线 公里,首期工程南起中心城区沧江路、北至西江产业新城智湖,线 座,全部为地面线路。其开通被当地主要官员称为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佛山高明上线,此举将被写入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史乃至世界氢能源产业发展史。

  当时,高明区对这条有轨电车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氢能源产业的展示窗口,推动区域转型升级。一方面,高明区希望通过有轨电车的建设吸引中车青岛四方将产业落户高明。2013 年,南车青岛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与佛山市铁投集团公司、高明高建公司签约,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佛山南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并发布了建设高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 年,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旗下佛山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在高明注册成立,而高明有轨电车也是其落地高明后斩获的两大订单之一。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停运探究氢能轨道车的发展前景(图1)

  另一方面,高明区还制定了宏伟的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 年,高明引进广东泰极动力和松澜(科曼斯)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未来逐步构建以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为核心的氢能源产业链,涵盖基础设施、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及动力总成、下游装备制造等环节。《佛山市高明区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30 年,高明区氢能源产业引育氢能及燃料电池龙头企业 20 家,产值达到 320 亿元,占新兴产业总产值的 35%,并以“中国氢城”为建设愿景,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源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

  然而,随着运营时间的延续,高明有轨电车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浮出水面。首当其冲的便是客流量的惨淡。自 2019 年 12 月 30 日正式运营以来,该线 年高明有轨电车的全年运营客流量为 27.53 万人次,日均客流量为 1101 人次;2021 年,日均客流量为 578 人次,远低于国家发改委对于有轨电车预计客流量要求的“初期客运强度不得低于 0.1 万人次/公里/日”。尽管 2022 年及之后的客流量数据并未公开,但据当地市民观察,乘客数量持续减少,车厢内往往仅有几位乘客,甚至有时仅见一位老人孤独的身影。

  客流量惨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线路短、班次少、运营时间有限、车速缓慢。高明有轨电车首期工程线 公里,每日实际运营时间仅 6 小时,相比初期减少了 7 小时,且行车间隔由原来的 15 分钟拉长至 30 分钟以上。其次,乘客需穿越繁忙而宽广的马路、攀爬天桥等多有不便,使得有轨电车在市民心中更多被视为一种行驶的展示品,而非实用的交通工具。再者,有轨电车主要服务于高明荷城新城区,该区域人口相对较少,轨道沿线两侧不少新建楼盘住户并不多,一些大型楼盘至今尚未交付使用。

  除了客流量问题,运营成本也是一大难题。全程票价仅 2 元的有轨电车,即便在 2020 年客流量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全年票款收入也仅 55 万元,远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高明有轨电车首期工程总投资高达 8.38 亿元,若按 2020 年的票价收入计算,需连续运营 1523 年方能收回投资。为了维持有轨电车的运营,当地财政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仅在 2023 年和 2024 年这两年里,高明区交通运输局为有轨电车提供的财政预算支出超过 3600 万元。至 2023 年,高明区为高明有轨电车通车运营安排的财政预算支出已达 3.77 亿元。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每年为有轨电车运营的财政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024 年 8 月 6 日,高明有轨电车宣布暂停运营,运营方给出的官方理由是“设备设施进行检修”。但这一说法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因为一般而言,轨道交通的检修工作应被安排在夜间或其他非运营时段进行,直接停运整条线路进行检修的做法实属罕见。目前,高明有轨电车何时恢复运营尚无确切的时间表,还需待进一步的评估与决策。

  高明有轨电车在规划之初过于理想化,却忽略了现实的诸多问题。首先,线路规划为地面线,与道路交通共享路权,为避免对中心城区交通造成干扰,其线路设计几经调整和缩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天客流量的稀少。其次,氢能源技术在应用于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尚未成熟,高明有轨电车作为首个商业运营的氢能源有轨电车项目,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从市民的角度来看,高明有轨电车的实用性不足。线路短、班次少、运营时间有限、车速缓慢等问题,使得市民在出行时更倾向于选择公交或电瓶车等交通工具。而且,乘坐有轨电车需要穿越马路、攀爬天桥等,增加了出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该区域人口相对较少,新建楼盘住户不多,也导致了客源不足。

  高明有轨电车的高投资与低回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给当地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方面,总投资高达 8.38 亿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客流量低迷导致票款收入微薄,远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只能依靠财政补贴维持运营。在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每年为有轨电车运营的财政支出成为了一个难题。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停运探究氢能轨道车的发展前景(图2)

  1. 示范规模全球领先。截止 2024 年 7 月,全国已公开下线 列,如加上试验等车辆,累计下线 列,规模全球领先。其中 2024 年上半年下线 列,预计下半年有望下线 列。公开下线 列氢能列车中包括了客运轨道车 16 列、货运机车 2 列、特殊作业车 1 列。

  2. 成为新技术“试验田”。氢能轨道车成为诸多新技术的“试验田”,应用在轨道车的创新技术包括 IV 型瓶应用、自动加氢、大功率系统等。全国首列四型瓶氢能源智轨电车今年在川装配下线,蒙西重载铁路加氢站首次全球首台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完成全系统调试,氢能轨道车燃料电池单台配套量往往达到 0.5MW,推动了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展和验证。

  3. 积极出口。公开下线 列轨道车中就包含了 2 列出口产品,其中客运轨道车和货运机车各 1 列,分别销往马来西亚和智利。这标志着中国氢能源机车在国际市场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氢能列车在极端天气或电网难维护的情况下,自带能源的优势凸显。大多数国家并不具备构建和维护“中国式电网”的能力,但通过建设一定数量补给站发展氢能列车实现轨道零碳还是力所能及的。这也是越来越多海外国家发布氢能列车相关战略的原因。

  1. 香港首列氢能轨道车试运行。2024 年 7 月,港铁公司正研究在轻铁网络使用氢能列车,试行的列车由佛山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生产。港铁称,预计在本年内在非行车时段开始研究,以评估氢能作为港铁网络洁净能源选择的应用潜力。

  2. 国内首列四型瓶氢能智轨电车在川下线 日,国内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在宜宾装配下线。该车燃料电池系统由荣创新能配套,具有运营效率更高、续航里程更长、更绿色环保、更安全等特点。

  3. 全国首台氢能源机车海外订单交付。2024 年 6 月 28 日,全国首台氢能源机车海外订单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完成厂内交付。此台机车搭载了重塑能源自主研发的 PRISMA 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标志着中国氢能源机车在国际市场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 全国首列氢能源智轨海外订单交付。2023 年 9 月,由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亮相马来西亚,并在砂拉越州古晋市开启试跑。该列车采用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当地政府已向中国中车订购了 38 列智轨。

  5. 国内首台氢能地铁施工车在襄阳下线 日,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正式下线。该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燃料电池由荣创新能配套,具有零排放、无污染、运行时间长等优点。

  6. 中国中车首台“宁东号”氢动力机车正式下线 日,中国中车在山西大同隆重举行了首台“宁东号”氢动力机车下线仪式。该机车的燃料电池由荣创新能配套,是国内首台由内燃机车绿色节能升级改造而来的氢动力机车,也是全球装机功率最大的氢动力机车。

  7. 京投氢能源铰接轻轨车开进北京。2023 年 3 月 24 日,京投所属装备集团的氢能源铰接轻轨车首次亮相北京。该车采用无网供电技术,以“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为动力源,更加绿色低碳,续航里程不低于 100 公里,可实现零碳排放。

  8. 全球首列时速 160 公里氢能市域列车在蓉下线 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联合成都轨道集团共同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成都下线。该列车采用氢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相结合的能源供应方式,具备环保、零碳的特征。

  9. 苏州首辆中运量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下线 日,中运量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在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成功下线。该车采用氢燃料+超级电容的大容量车载储能技术,具有续航长、加氢快、供电设备投入少等突出优势。

  10. 上海首批 5 辆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投运。2022 年 9 月 28 日,搭载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首批中运量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正式交付,标志着国内首条氢能源中运量线路在临港即将投入运营。

  11. 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佛山高明正式上线 日,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高明氢能源有轨电车上线仪式举行。但如今,这条有轨电车却面临着暂停运营的困境。

  12. 世界首列氢燃料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唐山下线 日,世界首列商用型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 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在中车唐山公司下线。

  客流量评估的重要性:高明有轨电车主要服务于人口相对较少的荷城新城区,且轨道沿线虽有新建楼盘,但很多住户尚未入住,导致客流量严重不足。这警示在规划有轨电车项目时,必须深入调研和准确评估沿线的人口分布、密度、出行需求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等,确保有足够的客源来支撑运营,不能仅仅基于主观设想或片面的发展预期。比如江苏淮安的有轨电车线路,主要分布在城市主要道路上,连接了市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人口密集区域,就较好地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 。

  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高明有轨电车线路短、站点少,且不与其他交通枢纽接驳,给乘客换乘带来极大不便,使其难以成为高效便捷的出行选择。这提醒行业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与现有公共交通网络(如地铁、公交等)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和便捷性。以广州海珠的有轨电车为例,从广州塔沿珠江一路东行,穿过琶洲电商区和会展中心,直达琶洲东与地铁 8 号线相连,这种与地铁的有效接驳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出行 。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停运探究氢能轨道车的发展前景(图3)

  氢能源技术的局限性:高明有轨电车作为世界首条商业运营的氢能源有轨电车,虽然具有环保等优势,但氢气技术在当时尚未完全成熟,存在运输、储存难度大等问题。这表明在选择交通技术时,不能仅仅追求技术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而要综合考量技术的成熟度、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要优先选择经过实践验证、可靠稳定的技术,对于新兴技术需谨慎试点和逐步推广,避免因技术不成熟导致运营困难或安全隐患。

  技术与运营成本的平衡:氢能源的使用可能带来较高的运营成本,包括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等。这提示行业在技术选型时,要充分评估技术对运营成本的影响,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经济上具有可持续性,不能只注重技术的亮点而忽视了成本的压力。否则,即使技术先进,也可能因成本过高而难以维持运营。

  合理的运营时间与班次安排:高明有轨电车运营时间大幅缩减,且行车间隔过长,今年以来每日实际运营时间仅 6 小时,行车间隔甚至拉长至 30 分钟以上,这严重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导致客流量进一步减少。这强调运营管理中要根据实际客流量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营时间和班次,制定灵活的运营计划。在客流量高峰期增加班次,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在客流量低谷期适当调整运营安排,以降低运营成本,但同时也要保证基本的服务水平,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

  成本控制与财政可持续性:高明有轨电车每年运营成本高,而收入却极低,如 2020 年和 2021 年的票款收入与以亿元为单位计算的造价和财政补贴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给当地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这警示行业要重视成本控制,从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入手,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支出。同时,在项目规划初期,就要充分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补贴,要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如广告、商业开发等,提高项目的自我造血能力,确保运营的长期稳定 。

  明确项目定位:高明有轨电车从立项之初更多是着眼于 “示范”,希望借此展示当地发展轨道交通制造业和氢能产业的决心,而非将其作为主要的常规通勤线路。然而,这种 “示范性” 大于实际通勤功能的定位,导致其在实际运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未能充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这提醒行业在规划项目时,要明确项目的主要定位和目标,是侧重于解决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的实际需求,还是侧重于产业带动等其他方面。如果是为了改善交通,那么就应把满足市民的便捷出行放在首位;如果是为了产业发展等其他目的,也需要兼顾交通功能,确保项目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 “展示品”。

  全面评估项目效益:不能仅仅关注项目的单一效益,如高明有轨电车在建设时可能更多考虑了对氢能产业的带动作用,但忽视了其自身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行业应建立全面的项目效益评估体系,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如投资回报、成本收益等)、社会效益(如对城市交通改善、环境影响等)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益等多个方面。在项目决策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多方案比选,确保项目的综合效益最大化,避免出现因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效益而导致项目整体失败的情况。

  佛山高明有轨电车的兴衰历程反映出了在交通项目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到财政的可持续性,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高明有轨电车在建设之初过于注重其示范作用,而忽视了实际的运营需求和成本效益,导致了如今的困境。

  然而,氢能轨道车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却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示范规模全球领先,成为新技术的“试验田”,并且积极出口,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氢能列车在极端天气或电网难维护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优势,符合全球对绿色交通的需求。

  尽管高明有轨电车目前面临着暂停运营的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没有前途。相反,我们可以从高明有轨电车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教训,更加科学地规划和发展氢能轨道车项目。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氢能轨道车有望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氢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规划交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长期运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898-56963960

微信咨询
微信二维码
返回顶部
×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976986303(手机同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