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双行星搅拌机适用于涂料、腻子、油墨、胶黏剂、能源、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产品物料的分散混合,现有的双行星搅拌机包括横梁1、设置在横梁6下方的锅盖3、设置在锅盖3下方的锅体2,横梁6与锅盖3之间通过连接座7相连,横梁6内设置有减速机5,减速机5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座7与行星箱体4相连,行星箱体4设置在锅盖3内,行星箱体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框1,且搅拌框I与行星箱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盒8 (如图1所示)。现有双行星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经常出现物料飞溅到锅盖3内的行星箱体4上部分造成污染,同时,物料飞溅到行星箱体4上部分后不能清洗并造成的二次污染;由于行星箱体4上部分物料残余长时间的积累,会进入行星箱体4内部对整机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遇到带有腐蚀性的气体设备很容易损坏。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双行星搅拌机,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物料飞溅到行星箱体上部分及锅体外的问题,也方便了清洗,对物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更好的提高了物料的品质的双行星搅拌机。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双行星搅拌机,用以对物料进行分散混合,所述双行星搅拌机包括横梁、设置在横梁下方的锅盖、设置在锅盖下方的锅体,所述横梁与锅盖之间通过连接座相连,所述横梁内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座与行星箱体相连,所述行星箱体设置在锅盖内,所述行星箱体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设置在锅体内,且搅拌框与行星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盒;所述锅盖与行星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置有软密封圈。
[0006]进一步的,所述锅盖包括相适配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下方,所述下盖设置在锅体上方,所述行星箱体设置在上盖和下盖相扣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下盖与行星箱体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行星箱体的底部穿过所述下盖的顶面,并伸入到所述倒锥形腔体内,所述的密封盒设置在倒锥形腔体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具有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第一环状外边,所述的第一 O型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外边与上盖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具有底面,所述底面设置有第二环状外边,所述软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环状外边和锅体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行星箱体与上盖、下盖之间的同心度 0.1mm、圆跳度 0.05mm;所述行星箱体外表面光洁度为7级1.6 μ 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采用密封圈和软密封圈对行星箱体及锅体的密封从而解决了物料飞溅到行星箱体上部分及锅体外的问题,也方便了清洗,对物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更好的提高了物料的品质;对于食品、医药行业也能满足其卫生级要求;由于行星箱体上部与锅体内物料分开使物料不能进入箱体内部。能更好的保证箱体内部零件的实用寿命,从而增加整机的实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检修成本。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行星搅拌机,用以对涂料、腻子、油墨、胶黏剂、能源、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产品物料进行分散混合,所述双行星搅拌机包括横梁6、设置在横梁6下方的锅盖3、设置在锅盖3下方的锅体2,所述横梁6与锅盖3之间通过连接座7相连,所述横梁6内设置有减速机5,所述减速机5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座7与行星箱体4相连,所述行星箱体4设置在锅盖3内,所述行星箱体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框I,所述搅拌框I设置在锅体2内,且搅拌框I与行星箱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盒8 ;所述锅盖3与行星箱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锅盖3与锅体2之间设置有软密封圈10。通过密封圈9和软密封圈10使粉尘、气体等易漂浮的物料只能在锅体2内运动,不能进入外部及行星箱体4上部分,使物料不流失不对设备及环境造成污染,也能更方便清洗与维护。
[0022]所述锅盖3包括相适配的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上盖31设置在所述横梁6的下方,所述下盖32设置在锅体2上方,所述行星箱体4设置在上盖31和下盖32相扣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密封圈9设置在所述下盖32与行星箱体4之间。
[0023]所述密封圈9采用氟橡胶制成。密封圈9与下盖32和行星箱体4之间形成骨架密封。
[0024]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设置有第一 O型密封圈33。用以保持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的密封性。
[0025]所述上盖31和横梁6之间设置有第二 O型密封圈34。用于保持横梁6和上盖31之间的密封性。
[0027]所述行星箱体4的底部穿过所述下盖32的顶面,并伸入到所述倒锥形腔体内,所述的密封盒8设置在倒锥形腔体内。
[0028]所述下盖32具有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第一环状外边,所述的第一 O型密封圈33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外边与上盖31之间。
[0029]所述下盖32具有底面,所述底面设置有第二环状外边321,所述软密封圈10设置在所述第二环状外边和锅体2之间。
[0030]所述行星箱体4与上盖31、下盖32之间的同心度彡0.1mm、圆跳度彡0.05mm ;所述行星箱体4外表面光洁度为7级1.6 μ M。
[0031]通过采用密封圈9和软密封圈10对行星箱体4及锅体2的密封从而解决了物料飞溅到行星箱体4上部分及锅体2外的问题,也方便了清洗,对物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更好的提高了物料的品质;对于食品、医药行业也能满足其卫生级要求;由于行星箱体4上部与锅体2内物料分开使物料不能进入箱体内部(特别是有腐蚀性物料)。能更好的保证箱体内部零件的实用寿命,从而增加整机的实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检修成本。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双行星搅拌机,用以对物料进行分散混合,所述双行星搅拌机包括横梁(6)、设置在横梁(6)下方的锅盖(3)、设置在锅盖(3)下方的锅体(2),所述横梁(6)与锅盖(3)之间通过连接座(7)相连,所述横梁¢)内设置有减速机(5),所述减速机(5)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座(7)与行星箱体(4)相连,所述行星箱体(4)设置在锅盖(3)内,所述行星箱体(4)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框(I),所述搅拌框(I)设置在锅体(2)内,且搅拌框(I)与行星箱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盒(8);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3)与行星箱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锅盖(3)与锅体(2)之间设置有软密封圈(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3)包括相适配的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上盖(31)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下方,所述下盖(32)设置在锅体(2)上方,所述行星箱体(4)设置在上盖(31)和下盖(32)相扣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密封圈(9)设置在所述下盖(32)与行星箱体(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9)采用氟橡胶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设置有第一 O型密封圈(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1)和横梁(6)之间设置有第二 O型密封圈(3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2)内形成有倒锥形腔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箱体(4)的底部穿过所述下盖(32)的顶面,并伸入到所述倒锥形腔体内,所述的密封盒(8)设置在倒锥形腔体内。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2)具有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第一环状外边,所述的第一 O型密封圈(33)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外边与上盖(31)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2)具有底面,所述底面设置有第二环状外边(321),所述软密封圈(10)设置在所述第二环状外边和锅体(2)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箱体(4)与上盖(31)、下盖(32)之间的同心度彡0.1mm、圆跳度彡0.05mm ;所述行星箱体(4)外表面光洁度为7 级 1.6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行星搅拌机,包括横梁、设置在横梁下方的锅盖、设置在锅盖下方的锅体,所述横梁与锅盖之间通过连接座相连,所述横梁内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座与行星箱体相连,所述行星箱体设置在锅盖内,所述行星箱体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设置在锅体内,且搅拌框与行星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盒;所述锅盖与行星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置有软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密封圈和软密封圈对行星箱体及锅体的密封从而解决了物料飞溅到行星箱体上部分及锅体外的问题,也方便了清洗,对物料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更好的提高了物料的品质。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高分子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包括抗菌/抗污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水凝胶、蛋白质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等离子体聚合功能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传感器等。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