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战袍”不仅要抵御零下270度的极寒,还要挡住致命的宇宙射线,甚至得让你在真空里自由活动。
而更夸张的是美国的航天服一套造价高达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得34.6亿!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天价航天服能用15年,中国的航天服能撑多久?值不值?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高大上,造价更离谱,5亿美元一套,够买一架顶级私人飞机了!
美国航天服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应对太空梭计划的复杂任务,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
那时候,NASA雄心勃勃,想让宇航员在太空里干点大事,比如修卫星、建空间站。
航天服得像个“全能战士”:既要保暖防寒,还要抗辐射、防微陨石撞击,最重要的是得让宇航员灵活操作。
所以,EMU集成了无数高精尖技术。比如,它的外层用特殊纤维,能挡住时速几万公里的微陨石;
更别提它的“定制化”程度了。EMU得为每位宇航员量身打造,手套、靴子、头盔,精确到毫米。
因为在太空里,哪怕一个小小的尺寸偏差,都可能让宇航员操作失误,甚至危及生命。
研发、测试、组装,每一步都是天价。NASA的数据说,一套EMU的理论寿命是15年,能用100次,但每25次就得大修一次。
现在NASA手头只剩4套还能用的航天服,平均年龄超过30岁,已经是“老古董”了。
2013年,宇航员卢卡·帕尔米塔诺在太空行走时,头盔突然漏水,差点窒息。
单套造价3000万人民币,折合美元也就400多万,跟美国比,简直是“白菜价”。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穿着“飞天”航天服,迈出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美国追求“全能”,恨不得一套航天服能干所有活儿;中国则更务实,强调安全性和灵活性。
它的供氧系统和温控系统也经过了无数次优化,确保航天员在极端环境下稳如泰山。
更厉害的是,“飞天”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从材料到工艺,每一个螺丝都是“中国造”。
至于寿命,官方没明确说“飞天”能用多少年,但从设计上看,它跟美国航天服一样,目标是多次重复使用。
而且,中国航天起步晚,技术更新快,“飞天”不像美国EMU那样背着30年的“历史包袱”,维护成本也相对低。
上世纪80年代,NASA在航天服领域的技术几乎是独一份,研发成本自然高。
中国起步晚,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收了国际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造出了性价比更高的“飞天”。
这就像买手机,苹果旗舰机贵得离谱,但国产旗舰也能满足需求,还便宜一大截。
美国航天服是为太空梭和国际空间站设计的,任务复杂,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干好几个小时的活儿,所以得“全副武装”。
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全面运营,甚至月球、火星任务的推进,“飞天”航天服肯定会迎来更多升级。
而美国也在憋大招,NASA的新一代航天服“xEMU”已经在研发中,号称更轻、更灵活,但造价依然是个谜。
央视新闻:2025-01-30:不到4年时间创造“飞天”奇迹!中国航天员首套“太空户外装”背后
环球网:2025-03-26: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圆满保障19次出舱任务
我国的时间短,还没有在真实的太空多次使用和试验过。説话就乏力。让实践和时间去评判吧[玫瑰][玫瑰][玫瑰]